別有洞天:失去之後,如何重拾希望?

別有洞天

「不到一個月,我摯愛的阿嬤就從那些洞離開我們了。
儘管她試著幫我們做心理準備,我還是難過得不得了,
因為這世上不會再有另一個阿嬤了。」

母向孩子們解釋生命的離別容易嗎?
從現實面看來,這個問題困難到連大人自己也沒有答案。因為人們無法解釋不在自己經驗範疇內的事物,更何況孩子有限的生命經驗,他們能否理解那些過於「殘酷無情」的事實呢?
 

為別離編織故事
在《別有洞天》一書中,作者並未刻意美化生離死別,也並非忽視孩子的困惑與掙扎。
故事一開始,派翠西亞就必須與她親愛的俄國阿嬤告別。許多細節可以看出,她的外婆是個擅長說故事的人,她可以用鮮明的意象解釋蟲魚鳥獸、日月星辰,也能用同樣的方法說自己的人生故事──她不久就會走進星空的另一端,從天堂那端照看孩子們,並用暗號向他們打招呼。
 
在作者筆下,沉重的死亡變得輕盈、俏皮,又溫暖,我們看到童年時的作者因阿嬤承諾的一個「暗號」重新有了希望;而在這個乾旱持續不斷、充滿荒蕪意象的加州,還有另一位成人需要這樣的希望。
 

別有洞天

失去寶貝兒子的貝琪太太放任庭院枯萎,因庭院中充滿了兒子安傑羅的故事:孩童的歡笑聲和欣欣向榮的花木,在這位母親眼中都是「失去」的記號,讓她悲痛萬分。
此處的庭院其實就是貝琪太太心境的寫照──她的人生充滿希望時,曾一度有座美不勝收的花園相襯;而當意外擊垮她的內心後,庭院也就因此荒蕪。
 

愛:重獲新生的能量
要怎麼幫助正在經歷「失去」的人重拾希望呢?
來自各國的鄰居們一同響應尤拉奶奶的號召,投入整頓庭院的大工程,以實際行動表達他們的在乎與關切。
充滿智慧的尤拉奶奶更以一句「安傑羅想保有這個花園」,讓貝琪太太能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現狀──因人與人互惠互助、彼此陪伴,使庭院(心靈)變得生機蓬勃,反而是對兒子最好的紀念。
派翠西亞雖然再也看不到自己的阿嬤,卻能看見積極將生命希望帶給人的尤拉奶奶;貝琪太太雖然無法阻止意外發生,卻能再次與鄰居朋友建立關係。

每個人原本從「失去」開始的故事,最終都邁向了以「收穫」為名、新生的篇章。
 

訴說你我的生命故事
人的一生必然經歷失去,有時是摯愛的親人離開、有時是離開家鄉、有時是找不到自己在群體中的位置……然而,不論當下經歷的是何種失去,我們都有機會重拾希望,就像《聖經》所說:
「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」
尤拉奶奶充滿信心與希望的人生,讓人看見無條件的愛可以帶來改變、促成「奇蹟」;這樣的愛也足以引導人走出傷痛、幫助人正視眼前值得珍愛的人事物,並重新燃起對未來的希望。

作者派翠西亞.波拉蔻的故事都取材自真實生活,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是以生活周遭的真實人物為範本。
她來自多元族裔的家庭,媽媽的家庭是猶太裔,來自俄羅斯和烏克蘭;她的爸爸是愛爾蘭人;書中的摯友史都華則是非裔美國人。
從小聽著不同民族的傳統故事長大,波拉蔻也成了一個擅長說故事的人。
波拉蔻深深以自己的成長歷程與歸屬的文化傳統為傲,這些故事不止是她的「自傳」,更是她對周遭人們鄭重的珍愛與感謝。

在這本書輪廓搶眼、色彩濃豔的圖像中,來自各地不同膚色、國籍及年齡的人們不分彼此、互助合作,不僅呈現出一個多元美好的世界村藍圖,更讓人在不同信仰、種族及文化的差異中,看見人性共通的愛與溫暖。
 

作繪者:派翠西亞.波拉蔻(Patricia Polacco)
譯者:徐方璇
出版發行:道聲出版社

 

派翠西亞.波拉蔻

派翠西亞.波拉蔻(Patricia Polacco)


一位備受愛戴的兒童繪本創作家,著作超過數百本,也是一年拜訪兩百所學校的知名說書人。她向孩子們訴說,也聆聽他們的回應。少女時期曾住過美國加州奧克蘭市,她的作品擅長描繪多元族裔、家庭和社區的各樣面貌。現居於美國密西根州聯合市,她外婆的小鎮,距離著名的流星觀測點僅僅隔著一條街。

 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